古籍丛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,这是思想、文化、学术、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。“丛部”的概念涉及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问题,随着丛书在明代快速发展并于清代达到高峰,丛部正在改变原有的四部分类法格局,成为与经、史、子、集并列的一部。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丛书近3000种,是海外丛书收藏、研究的学术重镇。该馆珍藏的一些丛书为海内外藏书机构所稀见,或海内外藏书机构有藏但难有机会影印出版。此次从中遴选27种丛书,成书100册,以影印形式出版,在此前已出版的《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》 《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妇女著述汇刊》 《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稿钞校本汇刊》中均未收录。此次收录丛书内容比较丰富,21-40册主要涵盖以小品类书集为主的丛书,如《檀几丛书》 《赖古堂藏书甲集》 《奇晋斋丛书》等。《檀几丛书》一百五十七种,清王晫撰,张潮辑,馆藏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霞举堂刻本,收录书目内容广泛,多反映明代社会风气,且以一卷为限。《赖古堂藏书甲集》十种,清周亮工、周在都辑,清康熙间周氏赖古堂刻本,乃家刻之本。《奇晋斋丛书》十六种,清陆烜辑,清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陆烜奇晋斋刻本,该书收唐至明末各家短篇杂著,包括笔记、游记、诗话、题跋等。此批丛书的出版,将呈现许多流传不广或篇幅短小的稀见文献,为检索、辑佚和提供善本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同时为研究古籍版本来源、编者意图、面向对象、刻工水准等多方面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。